追风筝的人

前言

从今天开始,每读一本书,希望自己都能够写下阅读感悟,使阅读过的每本书都留下自己的足迹,也能够体现它对我的价值。

梗概

男主是阿米尔,哈桑和阿里是他们家的仆人,其中哈桑和阿米尔在童年的时光里是关系最要好的朋友,而阿里和他的父亲除了主仆关系外,也像兄弟一样。

男主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商人,家里比较富有,所以盖了一所抚恤院,当地人也因此对他非常敬重。

阿米尔和他父亲是普什图人,哈桑和阿里是哈扎拉人。在当时历史背景下,普什图人仇恨哈扎拉人,因为成吉思汗当年侵略阿富汗的后裔,且普什图人又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,所以他们关系再好,也要维持主仆关系。当然这只是众多因素之一,中间还有很复杂的,类似宗教,国与国之间博弈等等。

拉辛汗是他父亲的好朋友,也是阿米尔的精神支柱之一,因为在他童年写了一个故事分享给他父亲,想得到父亲的夸赞,不料却得到拉辛汗的鼓励。

一天,阿米尔和哈桑外出遇到阿塞夫,阿塞夫有一双不锈钢拳套,而且他非常痛恨哈扎拉人,所以想着修理哈桑,当他举起拳套向阿米尔走来时,哈桑使用一把弹弓射击阿塞夫,吓得他落荒而逃。

阿富汗有斗风筝的传统,就像我们赛龙舟一样。只要将天上的风筝全部击落就获得胜利,如果你能够追到最后一只击落的风筝,那么将是最大的赢家。哈桑在追风筝能力上,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,因为他可以准确预测风筝降落的位置。

那年冬天,阿富汗举办了盛大的斗风筝活动,阿米尔和哈桑在默契的配合下,他们的风筝成为了天空中最靓的仔。此时,阿米尔对着哈桑奔跑的背影大喊「把它带回来」,哈桑笑着对他说「为你,千千万万遍」

夜色已晚,哈桑还没回到家,阿米尔放心不下就出门去找他,当他远处看到哈桑被几个人围堵着受欺负时,手里依然紧紧地拽着那只风筝。阿米尔犹豫要不要去拯救哈桑,最后由于自己的懦弱没有出面拯救导致哈桑受尽阿塞夫等人欺凌,从此之后,哈桑像换了个人。

有一天,阿米尔问父亲「为什么不能换一个仆人替代哈桑和阿里」,父亲听完后很生气,阿米尔见状,更加痛恨哈桑了,所以在他生日那天,把收到的手表和部分钱偷偷放在哈桑的房间,诬陷哈桑偷了他的东西。

父亲得知后,阿里带着哈桑去父亲面前检讨,哈桑并没有当面戳穿阿米尔的栽赃,如果他说没有偷盗,父亲一定会相信他,因为哈桑并不是会撒谎的孩子,最后哈桑为了不让少爷阿米尔难堪,自己承认了。即使父亲对此很不可思议,还是选择原谅哈桑。可是阿里并不那么想,父亲求他们留下来,他还是执意要带着哈桑离开,因为阿里他们知道这是阿米尔设计的,目的是让他们辞去仆人的身份,所以就成全阿米尔少爷。

1979年,苏联入侵阿富汗,阿米尔和父亲不得不逃离这里,去到远在他乡的美国。

在美国,父亲在加油站工作,阿米尔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。他们父子俩在一个阿富汗人的跳蚤市场上摆摊时,父亲认出了一位老朋友,他原是阿富汗的将军,现在也流亡到美国这边。阿米尔还爱上了将军的女儿索拉雅。

阿米尔的父亲不久就检测出得了癌症,阿米尔想让他父亲能够看到他的婚礼,于是和父亲提起想和索拉雅结婚的事情,父亲高兴地亲自上门提亲,并且花费他所有的积蓄为阿米尔筹办婚礼。

阿米尔结婚后不久,父亲就去世了。这时候阿米尔回想起自己童年的梦想开始写作。阿米尔和索拉雅是没有生育能力的,他们正在考虑是否要领养一个孩子。有一天,阿米尔接到拉辛汗打来的电话,在阿米尔和他父亲离开阿富汗时,曾让拉辛汗照顾他们的房子,而此时通话,拉辛汗已经逃亡到巴基斯坦,电话那头意思是想让阿米尔能够来巴基斯坦见他。

阿米尔乘坐飞机到达巴基斯坦,见到了20多年没有见面的叔叔拉辛汗。

拉辛汗告诉他这些年阿富汗因为战争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废墟,其中还谈起了哈桑的事情。阿米尔去到美国后,阿里和哈桑回到了家乡生活,随着时间流逝,拉辛汗也逐渐老去,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照顾阿米尔家的豪宅了,于是请哈桑和阿里一起回来生活。

拉辛汗见到哈桑时,他已经结婚了,还有一个儿子,而阿里在一次外出时被一颗地雷给炸死了。阿富汗内战结束后,塔利班上台对于哈扎拉人是一场噩梦,后来哈桑在大街上也因此被塔利班的人枪毙了。哈桑的儿子被送进了孤儿院。

阿米尔此次回来的任务是带回哈桑的儿子,单纯这么看好像还驱使不了阿米尔行动起来。这时拉辛汗谈起了埋藏在自己心里多年的秘密,其实哈桑是阿米尔的亲兄弟,因为阿米尔的父亲强奸了哈桑的母亲,而阿里是没有生育能力的,所以阿米尔童年时期感觉父亲对哈桑偏爱。由于历史背景下,阿米尔父亲不能承认哈桑是自己的亲儿子。

阿米尔根据拉辛汗提供的情报去到那家孤儿院。可是在里面并没有找到哈桑的儿子,后来询问才得知院长把他卖给了塔利班组织,供他们玩耍。

阿米尔根据线索来到一场足球比赛现场,在中场休息时,他见到了卖家,这位卖家就是童年时期欺凌哈桑的男孩阿塞夫。阿米尔和他谈条件「怎么样才可以带人走」,阿塞夫回答「你把我打趴下,你就可以带他走」,阿米尔知道自己打不过他,但是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,当他被阿塞夫的铁拳套打得头破血流时,站在一旁的哈桑的儿子拿起弹弓射伤了阿塞夫,阿米尔趁他还没反应过来就拉着哈桑的儿子逃跑了。

养完伤后,阿米尔考虑如何带着哈桑的儿子——索拉博回美国,第一次签证时失败了,索拉博回到住处把自己关在浴室,阿米尔在期间接到了将军的电话,说有办法让索拉博签证成功,阿米尔很高兴,当他推开浴室想把这件喜讯告诉索拉博时,看见他躺在浴缸里割脉自尽,阿米尔嘶声裂肺,将索拉博送进抢救室,自己在外面依据伊斯兰教的习俗祷告起来,直到索拉博安全的从抢救室出来,恢复的那段日子,他先是对阿米尔表现冷漠,后来在阿米尔的呵护中,感化了索拉博,于是他答应阿米尔去美国。

某一天,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参加活动。在活动上,他带着索拉博放起了风筝,他们的配合就像童年时阿米尔和哈桑一样默契,他们把天上的那只风筝给击落下来后,阿米尔对着索拉博说「为你,千千万万遍」,最后自己就去追逐那只降落的风筝了。

总结

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犯下错误的救赎。当今世界,有人在忍受饥饿,有人在饱受战乱痛苦,有人在经历人生大低谷,有人在努力生活,我有幸能够生活在和平的中国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漩涡中,在边缘和中心之间来回游走,就像经历着人生的苦难和快乐。